欢迎访问《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官方投稿处 投稿咨询:

主管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教育协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0079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776/G4

版权信息

联系我们

 
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摘要】: 电网规划是电网发展的重要依托,其规划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水平。目前电网规划仍存在如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电网进行规划后,如何量化评价规划结果;规划方案是否优化;规划实施后的效果如何验证,如何量化描述电网规划改造措施的实施效果。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首先,阐述了电网规划评价方法理论;其次,提出了适应电网规划特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后,研究了规划方案评价体系的配置方法,分析了规划方案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一套电网规划评价指标配置标准;最后,选用中国上海某小区10kV配电网规划作为案例,应用本文方法对该小区的现状电网及两个规划方案分别进行了评价。 传统的电网评价方法主要侧重于对现状电网进行评价,本文针对电网规划的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与传统的电网评价相比,本文从电网规划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多项电网规划评价新指标,包括反映电网安全性的“抗大面积停电能力”,突出电网规划的协调性要求的“高中压网供电能力匹配度”、“负载均衡度”,以及反映电网规划的适应性特点的“电网扩展裕度”、“供电能力裕度”等指标;本文规划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城市发展特点和负荷特性对电网结构的要求,根据负荷发展特点和电网评价形式,灵活设置指标评估判据及评分标准。 本文方法除可用于规划电网与现状电网的比较,量化描述电网规划措施的实施效果外,还可用于规划中的多方案评价,将不同规划方案进行横纵向比较,以突出不同规划方案的特点与优劣。 实例证明,本文提出的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抓住影响电网规划特征的要素,量化描述规划的优劣,并引导电网规划的发展方向。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电网规划评价概述9-11
  • 1.1.1 电网规划的目的与意义9-10
  • 1.1.2 电网规划评价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2 研究内容11
  • 1.3 研究现状11-12
  • 1.4 本文工作12-14
  • 第二章 电网规划评价方法14-25
  • 2.1 评价方法综述14-16
  • 2.1.1 层次分析14-15
  • 2.1.2 模糊评价15
  • 2.1.3 德尔菲法15-16
  •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16-18
  • 2.2.1 构建原则16-17
  • 2.2.2 构建方法17-18
  • 2.3 电网规划评价流程18-24
  • 2.3.1 实施流程18-19
  • 2.3.2 评价指标设置19-21
  • 2.3.3 规划评价21-24
  • 2.4 小结24-25
  • 第三章 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25-45
  • 3.1 指标体系结构25-26
  • 3.2 供电安全性26-33
  • 3.2.1 “N-1”校验27-31
  • 3.2.2 抗大面积停电能力31-33
  • 3.3 供电可靠性33-34
  • 3.3.1 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33-34
  • 3.3.2 系统平均停电频率34
  • 3.3.3 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34
  • 3.3.4 系统平均供电可用度34
  • 3.4 经济性34-38
  • 3.4.1 运行经济性35-36
  • 3.4.2 建设经济性36-38
  • 3.5 适应性38-40
  • 3.5.1 资源裕度39
  • 3.5.2 供电能力裕度39-40
  • 3.5.3 电网扩展裕度40
  • 3.6 协调性40-44
  • 3.6.1 高(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协调性41-42
  • 3.6.2 高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匹配度42-43
  • 3.6.3 负载均衡度43-44
  • 3.7 小结44-45
  • 第四章 规划方案评价体系配置方法45-58
  • 4.1 规划方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45-51
  • 4.1.1 概述45-46
  • 4.1.2 城市特点46-48
  • 4.1.3 负荷特性48-51
  • 4.1.4 城市电网结构51
  • 4.2 配置方法51-57
  • 4.2.1 供电安全性52-53
  • 4.2.2 供电可靠性53-54
  • 4.2.3 经济性54-55
  • 4.2.4 适应性55-56
  • 4.2.5 协调性56-57
  • 4.3 小结57-58
  • 第五章 算例分析58-69
  • 5.1 社区简介58-60
  • 5.1.1 区域及现状电网概况58-59
  • 5.1.2 两个规划方案改造概况59-60
  • 5.2 评价体系配置60-64
  • 5.2.1 指标权重配置60-61
  • 5.2.2 评价判据和评分标准配置61-64
  • 5.3 规划方案评价64-68
  • 5.4 小结68-6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本文工作总结69-70
  • 6.2 未来工作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4
  •